感謝原作者的康慨分享
原著作作 者:吳祥輝
原著作網站:吳祥輝的「天涯海角」 http://blog.ylib.com/brianwu211
原 著作標題:白鷹報告 --波蘭醫學生爭 議事件調查採訪報告(之十)
原著作日期:2009-12-09
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
白鷹報告--波蘭醫學生爭 議事件調查採訪報告(之十)
根據一份外流的「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」會議紀錄或許可以看出端 倪。
外國醫學院畢業生早就被「十面埋伏」而不自知。會議「召開」於2009年5月1日 (星期五)下午二時三十分。會議主題是:「以外國學歷參加我國醫師考試」相關議題。地點在「台北市安和路一段二十九號九樓理事長會議室」。主席是「李理事 長明濱」。
決議有三:
1 以外國學歷參加我國醫師考試者, 應一律先通過學歷甄試,通過學歷甄試後,應於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醫療機構實習期滿,成績及格。
2 以外國學歷參加醫師考試之人數應 設置總量管制,以免國內醫師人力過剩。
3 若修法規定以外國學歷參加醫師國 考者,一律應先經學歷甄試通過,始得參加考試,對於新法實施前已於「九大地區」醫學系就讀者,是否應給予保障及其範圍如何界定,尊重國家法律的規定。
簡單地說,全台灣最有錢有勢的民間團體之一,醫師公會的最高機構 「全國聯合
會」早已和考選部和衛生署完全站在同一陣線。八位常務理事「出 席」,三位「請
假」。三點十分散會。「會議」時間總共四十分鐘。這份全國醫師公 會聯合會的
重大決議,根據會議記錄的「備註」欄所載:「本次會議採電話會議 的方式召開。」
這可不是「視訊會議」。電話「會議」不如說是「電話通知或諮 詢」。產官學早
已團結在一起。
醫師公會顧名思議,是由「醫師」組成的。主導「醫師」事務,為醫 師服務。管
起醫學畢業生的考試資格所為何來?答案就如決議第二項所指:「總 量管制」。
連考試資格都要總量管制,彷彿一語說盡「波醫事件」的真正爭議本 質。「台灣
醫界和公共衛生界有個很有趣的現象,所有的公開意見幾乎都相反, 只有一件事
的看法一致。」一位前衛生署副署長說:「醫生人數過剩。」
在「波醫事件」中,不曾聽到對「醫師總額管制」有反對的意見。但 是,「台灣
醫生到底夠不夠?真的過剩嗎?每年產生多少醫生才最適當?卻是眾 說紛紜。
根據衛生署提示的資料:
2007年12月 底止,國內人口數為22,866,867人。西醫數36,173人。中醫數4949
人。牙醫師10,861人。換算每萬 人口醫生數,西醫為15.81人,中醫2.16人,牙
醫4.75人,總計22.73人。 這個「總計」被波生質疑為「灌水」。因為,現行總
量管制僅管制西醫。中醫和牙醫並無總量管制。同時,中醫的專業領 域比較是「養
生保健」,即便有人因特定疾病看不好,吃中藥後痊癒,也是「先看 西醫」。因
此,討論總量管制應只限定在西醫的15.81人。
衛生署指出「目前醫師人力已符合需求」。根據衛生署2002年 委託「國家衛生
研究院」辦理的醫師人力需求推估報告,推估到2022年, 所需醫師人力介於
56,164—58,128人。 每位醫師所服務人口為424人(約每萬人23.58)。「二十年
內應該不致於出現整體西醫醫師人力嚴重不足之現象。」衛生署真是 「一估定江
山」。醫師夠不夠,衛生署說了算。其實,國內已有不少學者對此問 題提出研究
報告,可是採信誰的,選擇權在衛生署。衛生署在修法提案說明中, 也只選用符
合衛生署結論的,並沒有將不同的研究報告並陳論證。
與其流於閉門造車,掩耳盜鈴之譏,參考聯合國「經濟合作與開發組 織」OECD
的「2009年世界醫療報告」也許更 有「國際公信力」。三十個OECD的成員國每
千人的醫師數排列如下(換 算為每萬人):
排名 國 家 每萬人口醫師數
1 希 臘 54
2 比 利時 40
3 挪 威 39
4 瑞 士 39
5 荷 蘭 39
6 奧 地利 38
7 冰 島 37
8 義 大利 37
9 西 班牙 37
10 捷 克 36
11 瑞 典 36
12 德 國 35
13 葡 萄牙 35
14 法 國 34
15 丹 麥 32
16 斯 洛伐克 31
17 芬 蘭 30
18 愛 爾蘭 30
19 盧 森堡 29
20 澳 洲 28
21 匈 牙利 28
22 加 拿大 27
23 UK 25
24 美 國 24
25 紐 西蘭 23
26 波 蘭 22
27 日 本 21
28 墨 西哥 20
29 南 韓 17
30 土 耳其 15
台灣的15人和土耳其一起敬陪末座。 這三十個國家的平均每萬人口醫生數是31
人。約是台灣的兩倍。
數據冰冷,排名遙遠。衛生署何妨花個每小時八十元,請工讀生到醫 院門口做問
卷。看台灣人覺得醫師夠不夠?台北市是全台灣醫師最多的地方,人 均醫師數大
概是台灣其他地區的兩倍。問問到大醫院看病的台北人,有沒有「排 隊三小時,
看病三分鐘」的經驗?台灣人愛看病,愛 吃藥。有看有放心 有吃有 保庇。全民
健康保險替病人 負擔許多費用,很多小病可以直接到小診所或藥局,還是找大醫
院比較「保險」。醫療體系傷透腦筋。 轉診制度沒有落實前,醫生真的夠嗎?
再查一查「八八水災」中有沒有醫師受災?統計一下,台灣有多少無 醫村?台灣
醫生夠不夠?絕非衛生署說了算。
醫師多寡事涉龐雜,僅舉和「波醫事件」有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幾點, 衛生署是醫
療最高主管單位,應有責任公開說明:
1 第七年的「實習醫學生」當「實習 醫生用」,為甚麼遲遲不回歸正常化?是不是醫師人力不足?
2 如果醫師人力足夠,為甚麼要用「專 科護理師」和「沒考出執照的醫學院畢業生」填補?考出「專科護理師」執照的護士已接近2000人。他们被允許替代大部份的醫師工作。值夜班也 大都仰賴他们。「專科護理師」制度原是為了「輔助」醫師,強化醫療深度。如今,卻反其道而行,「取代」醫師,弱化醫療品質。醫師如果足夠,為甚麼要他们取 代住院醫師?缺一個住院醫師補兩個專科護士?這個法理和邏輯是甚麼?再者,政府為甚麼要修改實習醫師法,規定畢業後六年沒考上醫師執照,就不能再當實習住 院醫師?無照就是無照,為甚麼「實習醫學生」,竟然可以「依法」改聘為「實習醫生」?就 地合法,至少聘任五年?誰知道又有多少是以合法掩護非法,醫醫相護,到現在仍是「各憑良心」。有的限定年限,有的可聘N年。N為 無限大。為甚麼這樣整台灣病人?有沒有良心?醫師人力不`足還不夠清楚嗎?
3 各醫院手術房中刀法俐落的無照醫 師要怎麼辦?以前,外科醫師最當紅,開刀還有紅包收。現在經濟提高,高緊張高風險的外科醫生較少人要當。還在用的非法「手術代工」有多少?這是醫界公開的 秘密。醫院還要用多少年的「密醫」?外科醫師人力沒有不足嗎?
4 超齡醫師執照如何有效重驗?怎麼 定義?怎麼落實有效執行?八九十歲的超齡醫師有多少?退場機制是甚麼?醫師執照數和真正執業的醫師數差多少?
5 有些台灣醫師週休二日。假日連大 醫院都缺醫師,為甚麼?是醫師真的太累,非休息不可嗎?若所有的台灣醫師都落實週休二日,恐怕病患在假日都會看不到醫師,是不是醫師不夠輪休?
當前台灣西醫的管制總額為每年培育1300名 醫學生為上限。這種「前端管制」
相當奇怪,但也早就見怪不怪。因為,根據醫教界人士的普遍認知, 台灣醫學生
除非轉行,或健康情況不允許,否則,很難畢不了業,很難考 不上醫師執照。據稱,一考二考三考,一直考,總會考上。因此,「前端管制」和「後端管制」的總額相去不多。
然而,不管「前端管制」和「後端管制」的總額相距多少,事理上光 「前端管制」
就是顯得可笑。只能說對台灣醫學生「放水」,已被視為天經地義。 所以,管制
前端才會等於管制後端。「醫學生總量管制」是「前端管制」,屬教 育部管。「醫
師總量管制」應屬「後端管制」,屬考選部管。後端管制總額要改變 並不難,只
要每年錄取名額定下,按分數錄取,其實很簡單。也沒人敢否 認,這對醫師養成的品質會有很大的貢獻。否則,美國及越來越多的其他先進國家,也不會投下大筆經費與人力,改革醫師國家考試的內容和方法。畢竟,考試內容 會影響學習的方向是「放之四海而皆準」。
更宏觀地說,世界衛生組織WHO「2008年世界衛生報告」的主題是「變革世界
的挑戰」。指出世界衛生的現況是「不均衡的增長,不均衡的結 果。」醫界面臨
四大變革:普遍覆蓋的變革,服務提供的變革,公共政策的變革以及 領導力的變
革。總平均數的計量已經不足應付未來世界的變化。公平性和普遍性 的醫療人力
覆蓋,才是當今衛生工作的主要努力目標之一。領導風格也必須從傳 統的指導性,
轉換為全面性和公平性以及基於談判的新領導作風。「波醫事件」如 果能用這
樣宏觀的視野和基調善後,也許能「化危機為轉機」,為台灣醫學教 育立下新的
里程碑。